180家A股公司排队赴港上市:蓝思科技案例与市场趋势解析

日期:2025-07-10 22:50:34 / 人气:36



港股IPO市场持续升温,7月9日蓝思科技在港交所主板上市,成为中信证券2025年港股IPO融资规模最大的项目。当日还有5家企业同步上市,现场同时敲响6面铜锣,凸显市场热度。上半年“A+H”模式推动港交所融资规模重回全球首位,下半年蓝思科技的上市延续了这一热潮,引发市场对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的广泛关注。  

蓝思科技:近二十年首个千亿市值A to H项目

蓝思科技此次H股发行规模达47.68亿港元,收盘涨幅超9%。该项目呈现多项突破:近二十年来首个投行独家保荐完成的千亿市值以上A to H项目;香港市场消费科技领域今年以来最大规模的IPO;从申请到上市仅用时100天;基石投资者结构多元化,涵盖产业投资者、国际长线、中资长线及多策略基金等。  

蓝思科技是全球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,2007年首创将玻璃应用于全屏触控智能手机,奠定行业主流技术路线。其H股IPO推进迅速,2025年3月31日递交招股书,6月20日通过聆讯,6月30日启动招股,计划全球发售约2.62亿股H股。  

从基本面看,智能终端精密制造是核心收入来源,2022 - 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依赖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,未来仍将是营收主力。作为“果链三巨头”之一,蓝思科技曾长期依赖苹果业务,但“去苹果化”成效显著,苹果销售占比从2022年的约71%降至2024年的49.45%。  

不过,市场对其募资必要性存在疑问。蓝思科技此前多次定增融资未完全使用,2020年12月定增募资149亿元,截至2024年底仍有33亿元未使用。此次港股募资主要用于加强海外业务布局,包括东南亚、北美等地生产基地建设,以提升全球产能与交付能力。自2017年成立蓝思越南公司后,其业务已覆盖美国、德国、日本、韩国及越南。  

A股企业赴港上市热潮:原因与趋势

为何越来越多A股公司选择港股上市?

首先,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是企业出海的关键平台。外资机构持续看好中国资产,港股成为引入外资的优先选择,当前布局恰逢其时。其次,港交所融资效率优势显著,去年12月发布的政策降低了H股最低发行门槛,进一步疏通了境内企业赴港融资渠道。此外,不同行业在两地市场存在估值分化,企业倾向于选择估值更高的市场上市,形成新的定价。这一趋势与香港市场定位及国家整体战略导向密切相关。  

港股为何出现较A股更贵的现象?

前几年港股因交易活跃度低、估值承压,部分企业难以再融资甚至返回A股。当前港股估值走高,源于资金持续流入,高估值带动交易活跃、流动性改善,形成企业更愿赴港融资的正向循环,也包含境外资金对相关标的的长期看好。中金研究指出,AH价差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两地市场在投资者结构、交易、流动性、再融资及汇率等方面存在差异,且缺乏自由兑换与套利机制。  

180家A股企业排队:资产定价权“南移”

Wind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10家港股IPO完成“A+H”两地上市,融资规模共计793.02亿元。除已上市的10家企业外,年内还有180家A股企业正排队赴港上市,储备动能充足。  

业内认为,A股核心资产定价权正系统性“南移”,港股成为核心资产价值发现主阵地,核心资产主要集中在AI科技、新消费革命、创新药突破三大领域。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表示,港股市场集中了众多全球一流机构投资者,企业与之合作可完善治理架构、与国际规范接轨,为全球化战略筑牢根基。“A+H”上市模式还能建立风险对冲体系,确保融资稳定性。  

从融资能力看,“A+H”模式促进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协同联动,实现资金规模和融资灵活性双重跃升。一方面,融资规模得以扩大;另一方面,估值互补优势显现,企业可通过在两个市场同时上市达成估值对冲,优化资本构成,并依据不同市场状况灵活选择融资时机。  

蓝思科技的上市案例及180家A股企业排队赴港的现象,反映了A股企业对港股市场的重视与需求。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不仅有助于提升融资能力和全球影响力,也推动了资产定价权的转移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。未来,随着更多企业加入,港股市场有望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。

作者:辉达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辉达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