霉霉官宣订婚:祛魅之后,真爱才开始
日期:2025-08-31 15:03:46 / 人气:11

近日,著名女歌手霉霉(Taylor Swift)在社交媒体官宣订婚,这一消息引发了巨大轰动。霉霉过往的情感经历一直备受大众关注,如今她历经千帆后选择安定下来,这让我们看到,或许人到中年,才能真正领悟爱的真谛。其实,不只是霉霉,我们身边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经历,30岁后,随着情感阅历的增加和自我成长,亲密关系变得更加扎实稳当,虽少了些轰轰烈烈和火花四射,却能更深刻地体会“爱”。
滤镜破碎后,真正的爱才开始
从理想化到真实
刚坠入爱河时,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己遇到了那个“特别”的人,仿佛找到了孤独、空虚和伤痛的“解药”。这个人不像母亲那样控制我们,也不像父亲那般暴力,我们觉得两人无比合拍。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滤镜会慢慢破碎,我们会发现对方和我们想象中不太一样。美国心理治疗师朱迪思·维奥斯特在《必要的丧失》中指出,当亲密关系足够深入时,我们会自然地暴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,一个平时温暖的朋友可能在亲密关系里展现出坏脾气。这种“真实”可能源于早年的创伤或成长中形成的怪癖,它起初并不那么可爱,但却是爱发展的必然阶段。滤镜破碎后,我们开始看到对方是一个有缺陷的个体,而非自己的理想化投射,从而建立起一段真实的关系。
直视“恨意”,接纳爱
并不是每一次“滤镜破碎”都能走向更深度的亲密,能够直视关系中的“滤镜破碎”,是一项重要的爱的能力,也就是关于“恨”的能力。我们可能会恨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,恨对方的种种缺点,如无能、软弱、冷漠等。恨意背后其实是“丧失”带来的悲伤,我们意识到可能永远遇不到那个存在于幻想中、能满足我们所有需求的“真爱”。我们需要慢慢哀悼这部分丧失,当能够接纳并允许恨的存在,且这份恨不会将双方摧毁时,爱就可以存活下来。
爱不会让人失去主体性,恰恰相反
对“失去主体性”的恐惧
“爱男会让人失去主体性吗?”这是互联网上热议的话题。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,女性开始审视传统亲密关系,担心在恋爱中让渡主体性,依附或献身于对方,失去自我。很多人害怕恋爱带来的失控和失去自我的感觉,觉得“不谈恋爱,屁事没有”。
健康关系中的主体性确立
但研究表明,真正的爱最终走向的是对双方主体性的确立和维护。研究者Lobitz等人发现,一段健康关系的发展一般经历共生/融合、分化和整合三个阶段。在共生/融合阶段,双方努力消除彼此差异,关系舒适和谐,但主体性会暂时消失;接着进入分化阶段,双方意识到人固有的孤独性,容忍彼此差异,重新回到“我”和“你”的状态,主体性恢复;最后进入整合阶段,两人成为一体但仍保留尊严和个性,在安全、信任的背景下建立起长期承诺。我们可以将主体性理解为一种独立的能力,一种可以离开对方的能力。演员卢靖姗分享爸爸对真爱的理解“没有ta我能不能活?”,心理学家弗洛姆也认为独立能力是爱的前提条件,无法离开的地方就成了心灵的“监狱”。
一段好的关系需要冲突
冲突是常态
人们通常认为爱意味着没有冲突,但实际上,对真实的亲密关系来说,冲突才是常态。心理学家约翰·戈特曼研究发现,约69%的亲密关系冲突属于“永久性冲突”,这些差异会持续伴随伴侣双方一生。
冲突促进关系深入
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的交谈中提到,恋爱是斗争的平台,我们在其中受到伤害也互相伤害,从而摸清自我防线和对方的自我界限。弗洛姆在《爱的艺术》中也提出,真正的冲突是内心真实的坦率表露,没有破坏性,可导致澄清事实、产生精神净化,让双方汲取更多知识和力量。所以,一段好的关系并非没有冲突,而是能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冲突,并探索如何与这些冲突共存。
能接受有条件的爱了
对无条件爱的渴望与失望
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渴望无条件的爱,但往往失望。这背后可能是某种创伤体验,心理学上“无条件的爱”存在于生命最初母婴之间,婴儿完全依赖养育者,其需求能被满足,存在本身就足够。随着成长,我们感受到来自父亲有条件的爱,开始学习“社会化”规则。如果最初阶段没有得到满足,长大后就会一直追求“无条件的爱”,但大概率会失望。
接受有条件爱的内涵
接受有条件的爱,意味着接受我们要付出而不仅仅是等着被爱;接受彼此的爱有一定现实条件,但不妨碍体验和实践爱;接受有些底线和原则不能打破,否则会失去对方的爱,这是承担责任。限制和条件并非爱的反面,有时反而是让爱茁壮成长的养料。
没有足够的安全感,很难抵达真正的亲密
真正亲密感的来源
回顾早年的恋情,我们可能和某些人在一起很久,但从未抵达真正的“亲密”。性的渴望、住在一起、看过很多电影、见过彼此家人和朋友都不意味着真正的亲密。从戈特曼的婚姻研究到EFT(情绪疗法),很多研究者都提出,当伴侣感到“安全”时,情感上的亲密才会随之而来。安全感意味着双方能分享想法和感受而不被评判,表达情绪和需求而不被忽视,能信任对方不会伤害自己,犯错也不会受到惩罚。
安全感的建立与维护
正如弗洛姆所言,人的真实性存在于这种核心感受中,这里是爱的基础。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并非天然存在,它从双方的交流、互动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,建立很难,但可能在一瞬间被摧毁,这也是出轨对关系伤害巨大的原因。在这个容易获得情感代餐的时代,让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敞开并不容易,只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实现。
从“使用”一个人,到“爱”一个人
年少时“使用”他人的爱
年少时,我们提到“很爱一个人”,很多时候是“很需要这个人爱我”。那时我们有很多创伤未处理,需要另一个人让自己感觉更安全、更舒适、更有力量,我们关注自身需求,没能力看到他人,关系中常伴随着卑微、无助等,这是渴望被爱的代价,与其说是爱一个人,不如说是“使用”一个人。
成熟的爱是主动给予
成熟的爱是一种行动,是主动给予。弗洛姆在《爱的艺术》中强调,给予中可能有牺牲妥协,但不会削弱我们,反而能让我们体会到自己的强大、富有和能干,这种体验使人愉悦。《欲望都市》中米兰达的转变就是一个例子,她从一个在关系中绝不妥协的“独立女性”,到接纳丈夫生病的母亲,帮她洗澡,最终明白了何为爱。
爱的能力取决于从自恋解脱
弗洛姆提出,爱的能力关键在于一个人从自恋中解脱出来的能力。自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,我们无法理解另一个人和“我”不同,更谈不上满足对方需求。只有从自恋中跳脱出来,才会发现别人的需要和自己一样重要,给予比接受更令人高兴,爱甚至比被爱更重要。通过爱,我们摆脱因自恋形成的孤独感和分离感,真正走近另一个人。从霉霉的恋爱史也能看到这种变化,她从20岁出头在感情中充当受害者角色,到后来情感模式势均力敌,再到选择能提供安全感的伴侣建立滋养自己的关系,这是自我成长的过程。学习爱的过程,也是自我成长的英雄之旅,祝愿大家都能逐渐成熟,时常活在爱里。
作者:辉达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从万人迷到万人嫌:雷佳音口碑“...09-03
- 宋仲基谈异性交友界限,引发婚姻...09-03
- 周子瑜方否认要 1000 张免费门票...09-03
- 白客疑似被 00 后女友逼宫?12 岁...09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