‌激光雷达行业的春天:技术、市场与竞争的深度剖析‌

日期:2025-04-03 16:58:51 / 人气:31



在经历了多年的沉寂和等待后,激光雷达行业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。然而,这个春天的阳光并不均匀,有的企业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,而有的企业则只能在寒风中颤抖。

禾赛科技的全年盈利财报如同一剂强心针,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然而,与此同时,海外的同行们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境。德国老将Ibeo的破产,美国公司MicroVision的连年亏损,以及Velodyne和Ouster的股价暴跌,都预示着行业的洗牌正在加速进行。

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关键传感器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然而,高昂的成本却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。在自动驾驶的超级风口上,Velodyne曾经凭借着激光雷达一战成名,并占据了车用激光雷达市场80%的份额。然而,随着自动驾驶的进展缓慢,激光雷达的成本问题逐渐凸显出来。高昂的价格和漫长的交付周期,让许多车企望而却步。

然而,随着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增长和辅助驾驶功能的普及,激光雷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核心市场。在新能源车的智能化浪潮中,激光雷达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价格战却让激光雷达企业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一方面,车企对于智驾系统的成本要求越来越高,留给激光雷达的预算越来越少;另一方面,激光雷达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,不得不不断降低价格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激光雷达企业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。芯片化成为了行业的共识。通过将雷达收发等模块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,不仅可以解决内部系统各自为政的问题,还可以简化生产工艺,降低成本。在这个过程中,固态/半固态激光雷达逐渐代替了集成度低、不容易过车规验证的机械式激光雷达。

然而,芯片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。最初推动激光雷达芯片化的反而是海外公司,但由于他们过于依赖欧美市场,忽视了中国这个最大的下游市场,导致他们在关键时刻失去了先机。而中国公司则凭借着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对成本控制的执着追求,迅速崛起为行业的领头羊。

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一直备受争议。马斯克坚持认为,通过摄像头的影像和芯片的算力,算法也可以成为“老司机”。然而,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,纯视觉路线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出来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,特斯拉开始引入占用网络等新技术,试图在不使用激光雷达的情况下实现激光雷达的功能。然而,这一路线并非没有代价,其成本体现在研发环节的大量资本开支上。

相比之下,中国公司则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市场需求。他们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。曾经对激光雷达嗤之以鼻的车企,也纷纷选择与中国公司合作,共同推动激光雷达的普及和应用。

激光雷达行业的春天已经到来,但竞争却从未停止。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,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新、不断降低成本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并发展壮大。

作者:辉达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辉达娱乐 版权所有